抑郁症,医学上称为抑郁性障碍,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。
这种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,可以表现为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,自卑抑郁,甚至悲观厌世,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。
抑郁症单次发作至少持续两周以上,长者甚或数年,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,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,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。它并非简单的“心情不好”,而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。
症状表现
1、持续情绪低落
患者常感到悲伤、空虚或绝望,对生活失去热情,甚至出现“度日如年”的压抑感,部分人会因小事哭泣或烦躁易怒。
2、兴趣与愉悦感丧失
对既往热衷的活动(如社交、爱好)丧失兴趣,甚至与亲友疏离,表现为“懒散”“封闭”,无法从日常体验中获得快乐。
3、自我评价降低
过度自责、内疚,认为自己“一无是处”或“不值得被爱”,严重时可能产生人格解体,感到与现实脱节。
4、思维迟缓与注意力下降
患者常描述“脑子像生锈”,反应迟钝,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,记忆力显著减退。
5、决策困难
即使是日常小事(如穿衣、吃饭)也难以决断,优柔寡断,伴随强烈的无意义感。
6、睡眠障碍
典型表现为早醒(凌晨醒来后无法入睡),也可能出现入睡困难、多梦或嗜睡。
7、食欲与体重异常
多数患者食欲下降、体重减轻,少数可能暴饮暴食,常伴随肠胃不适、头痛、心慌等查无病因的躯体疼痛1246。
8、精力衰退
即使轻微活动也会感到极度疲惫,部分人出现性欲减退或性功能障碍。
尽管抑郁症日益受到公众关注,但误解和偏见仍然存在。社会大众往往将抑郁症等同于简单的情绪低落,忽视了其背后的复杂性和严重性。这种误解不仅阻碍了患者寻求帮助的意愿,也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。因此,提高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,消除偏见,构建包容和支持性的环境至关重要。
抑郁症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,早期识别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至关重要。若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且严重影响生活,建议通过心理咨询、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改善预后。